【專題記者李冠杰、張庭瑀、蔡明衡、高海葳、洪靖淳綜合報導】人手一機的世代,你我家中總擺放著已經壞掉不堪用的廢棄手機,然而它的用途遠比你想像中的多上許多。這些電子垃圾,或許不僅是只能被丟棄的垃圾。2020年東京奧運主辦單位公開表示,比賽的所有獎牌將百分之百使用回收的電子垃圾製成,以貫徹環保永續的概念。這項計畫自2017年發起,日本政府向民眾公開募集舊手機、小型家電等電子廢棄物,以從中提煉出金、銀等獎牌原料。
隨著科技日新月異,電子產品的開發速度加快、替換週期縮短,因而導致全球電子垃圾數量年年增長。根據聯合國《2017年全球電子廢棄物監測報告》指出,世界各國2016年總計製造出4470萬公噸的電子垃圾,約等於4500座艾菲爾鐵塔的重量。2019年,電子垃圾總量可能達到5000萬公噸,數量非常驚人。
台灣綠色和平組織曾針對台灣等七國(台灣、美國、俄羅斯、墨西哥、德國、中國、韓國)人民,持有的手機數量進行調查,結果顯示,台灣人平均擁有5.41支手機,在七國中排行第二,僅次於俄羅斯。此外,據環保署統計,去年全台廢行動通訊產品回收量共計2432公噸,其中手機約有608公噸,約佔其中的25%,顯示目前手機佔電子垃圾中的一定比例。
對此,台灣綠色和平組織資深專案主任李之安表示,目前電子垃圾中,手機佔大宗,「很高比例的原因是手機的商業模式。」他進一步補充,手機生產商採用過度生產、過度開發地球資源、刺激消費的模式。廠商為了讓消費者能在短期內更換手機,每年除不斷推出新產品外,手機的維修費用也十分高昂,「一支手機保固期通常是一年,而多數手機故障的時間在一年後,在這時間點,維修服務不方便,消費者寧願換新機。」
不過根據國際數據資訊有限公司(International Data Group, IDG)所發布的《2018年第三季度調查報告》,全球智慧型手機總出貨量為3.5億支,比起2017年同期下滑約6%。對此,李之安提到,手機銷量下滑除因市場買氣不佳外,消費者也開始對於新手機感到疲乏。此外,他也表示由於電子產品的原料越來越少,「未來從電子垃圾中找到回收再利用的原料會越來越重要。」
一支廢棄手機究竟有多少元件可以再被利用?聯合國電子廢棄物報告指出,一公噸的手機約能回收117.65公克的金、1.89公斤的銀、137.1公斤的銅。此外主機板(PCB)以及製成電腦螢幕的原料陰極射線管(CRT)回收後也有許多用途,能夠製成水溝蓋、神像等物品。由此可知倘若我們能夠妥善處理電子垃圾,尤其是身邊接觸度最高的手機,可以產生不少效益。
電子垃圾經過處理後,可提煉出金銀銅等貴金屬,其中價值最高的便是金。佳龍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擁有能提煉出純度高達99.99%黃金的技術。
目前台灣電子垃圾的回收流程,主要須經過回收商以及處理商兩個階段。回收商主要是將散布各地的電子垃圾載運至工廠後,再交給處理商處理。處理商則扮演將電子垃圾分門別類的角色,讓各個元件去到自己最適合的地方。
民眾除可透過政府資源回收車回收廢棄手機外,市面上仍有許多便利商店、電信行、電子產品販售商等都有提供回收廢棄手機的服務。資源回收商待各店家累積一定的量後,便會駕駛貨車將四處分散的廢棄手機集中在回收廠,進行篩選及分類。還能運作或輕微故障的手機經維修後,便成為二手商品,以低價賣出供民眾使用,達到回收再利用,而報廢手機則將運往處理廠進行拆解。
此文取自:https://reurl.cc/QXbRpZ